阅读次数:2891 发布时间:2014-09-09
“十三五”时期是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时期,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群策群力做好“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我部决定对“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前期研究重大课题面向社会公开遴选研究机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以“三农”领域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重点研究“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等14个方面50项课题(附件1)。
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其他相关研究机构和单位,课题招标不面向个人。
1.课题牵头人应具备扎实的农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相关课题领域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具备高级(或相当于高级)职称,或者大学毕业工作满1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满5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满2年。
2.符合条件的申报人根据申报指南填写申报书(附件2),同一申报人只能承担一项研究课题;申报人所在单位须对申报书中各项内容真实性进行认真审核,对申报人资质负责,一旦发现有不实申报,将取消申报人申报资格。
3.每项研究课题支持额度为5-15万元,经费内容主要包括资料印刷费、专家咨询费、调研差旅费等,具体预算内容由课题承担人根据课题研究实际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测算编制。
1.研究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入透彻分析;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成果必须具有针对性、创新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
2.请于8月17日前,将申报书电子版发送至jhsjhc@163.com;纸质件1式3份经单位审核盖章后,邮寄至农业部“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展计划司发展规划处),收件日期以邮戳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3.2014年12月31日前,提交研究初稿;2015年3月31日前,提交课题最终研究成果,发展计划司组织课题成果验收、汇报。
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南里11号 邮编100125
联系方式: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发展规划处
潘扬彬、张正尧;010-59192560、59193285
附件:1.农业部“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前期研究重大课题申报指南
2.农业部“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前提研究重大课题申报书
农业部办公厅
2014年7 月29 日
专题一:“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1.“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产业内部、外部环境等视角进行分析研究。
2.“十三五”国际农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国际农产品供求关系、科技发展、贸易和支持政策变化特点与趋势,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对国内农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专题二: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研究
3.“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判断研究。把握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特点与趋势,对“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做出判断,提出“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4.“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研究。从重要农产品供给、农民增收、生态安全、质量安全和统筹国内国际战略布局五个方面研究提出“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总体目标与具体指标,其中,具体指标需要给出量化测算。
5.“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重大政策创设研究。根据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性判断、发展目标要求,聚焦重大核心问题,提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以及若干重大工程、重大政策。
专题三:推进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
6.“十三五”谷物及口粮安全形势研究。研究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生产和需求形势、自给率。
7.“十三五”主产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增产潜力研究。基于全国800个产粮大县承载能力的分析,做出增产潜力的分析判断,揭示制约因素,提出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8.农垦培育国际大粮商研究。基于国际国内粮食市场形势,从完善产业链条、整合市场资源、提升品牌影响力等视角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培育国际大粮商的政策建议。
9.农业灾害风险管理与粮食安全对策研究。建立农业灾害损失的定量评估模型,分析各类农业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10.食物结构调整与消费引导研究。从平衡膳食、营养干预等方面提出食物结构调整方向,提出新形势下中华饮食的对策建议。
专题四: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研究
11.农业生产力区域布局研究。按照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研究各区域水土资源及环境承载能力,产业集聚特点,并据此提出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的重点与方向,包括粮棉油、肉蛋奶、饲草等主要农产品发展优先序。
12.农产品消费结构变化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生产力布局影响研究。预测“十三五”期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变化特征与趋势,分析其对农产品总量、品种结构、区域生产、加工、流通等影响,进而提出农业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建议。
13.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研究。紧紧围绕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主线,把握区域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京津冀地区区域农业定位,深入分析制约京津冀地区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促进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实现路径及差别化政策措施。
专题五: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研究
14.“十三五”跨区域、跨行业、跨流域重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创设研究。根据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在深入分析研究区域性、行业性、流域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属于中央事权和财权范围内的重大投资工程、优先序及政策建议。
15.深化中央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按照国家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的要求,以提高国家农业投资绩效为目标,在深入分析中央农业投资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厘清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综合部门与行业部门等之间的事权及支出责任,研究提出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16.调动民间资本、金融资本等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机制研究。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分析当前制约民间资本、金融资本等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因素,研究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领域和进入方式,提出吸引其参与建设的政策建议。
专题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研究
17.“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重大问题、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和协同创新机制研究。根据“十三五”国内外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重大科技发展趋势,研究分析我国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需要构建的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及协同创新机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8.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研究。按照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的要求,研究制约现代农作物种业竞争力提高的突出问题,在加快良种培育、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营造种业良好市场环境等方面,提出加快种业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19.农作物和畜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根据当前我国农作物和畜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攻关体制机制创新研究。针对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模式和区域特点,深入分析当前区域性亟需突破的关键技术,在研究制约关键技术突破体制性障碍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1.农业全程信息化建设研究。基于大数据发展和应用趋势,围绕提升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业物联网和精准装备等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应用水平,研究提出创新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机制与模式的政策建议。
22.农业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研究当前我国农业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重点分析影响人才创新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及体制性障碍,在激励机制、培养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培育我国农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专题七: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和质量安全水平研究
23.“十三五”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发展重点和技术攻关方向研究。根据“十三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围绕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深入研究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发展重点和技术攻关方向,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4.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研究。根据“十三五”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趋势,尤其是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的发展趋势,围绕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出完善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强化冷链物流建设,引导新型流通业态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25.基于政府、市场与社会整合的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效率,重点研究政府、市场、社会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功能和作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6.农产品品牌化研究。基于当前我国农产品品牌培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借鉴国际经验,围绕发挥我国农产品传统品牌优势、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知名品牌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专题八:农业对外开放重大问题研究
27.区域性农业政策贸易研究。重点研究“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盟国家、拉美国家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我国未来农产品贸易的优势产品、重点领域、合作方式及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潜在影响,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8.构建农业产业安全保障机制和重要农产品贸易损害补偿机制研究。分析“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业产业安全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重点分析进口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可能造成的冲击,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构建农业产业安全保障机制和重要农产品贸易损害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29.重要农产品贸易风险挑战与战略选择研究。重点分析“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面临的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各类风险挑战,及其对国内农业发展、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影响,提出具体的战略选择和相关政策建议。
30.农业国际投资政策和谈判技术研究。深入分析农业国际投资政策走向,结合国内农业投资体制改革及农业发展趋势,研究我国参与国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本市场运作等方面的潜力和发展方向,提出我国农业国际投资的战略选择和谈判的技术路线。
专题九: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研究
31.基于国际农业补贴发展动态的我国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向研究。在深入分析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等农业补贴政策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补贴发展实践及面临的约束,提出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改革方向及相关政策建议。
32.全面反映粮食生产经济、社会、生态价值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针对当前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和经济效益的矛盾,综合分析粮食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研究利益补偿机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33.加强农村金融保险支持研究。分析当前农村金融保险与现代农业发展不适应的突出问题,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金融工具与服务创新等趋势,在提炼总结国内各地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更好发挥农村金融保险支撑作用的政策建议。
34.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研究。根据当前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全面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服务功能、要素真实价值、产品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提出完善资源、要素和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政策建议。
35.目标价格政策研究。按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总体要求,在借鉴国际经验和总结国内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推动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和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向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转变的政策建议。
专题十: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关问题研究
36.基于“四化”同步视角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监测评价指数研究。按照“四化”同步推进的总体要求,借鉴国际现代农业发展评价的经验,定量分析农业现代化与其它“三化”的差距,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操作性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监测评价指标。
37.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深入研究当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围绕建立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出维护农民权益、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
专题十一: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38.区域农业生态保护与治理重点及对策研究。深入分析当前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及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区域农业生态保护与治理的技术路线和实现途径,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39.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及面源污染防治模式研究。针对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严峻形势,立足区域和产业研究提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技术手段、治理模式和保障机制。
40.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问题研究。在深入分析我国农业投入品使用效率的基础上,结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立足不同区域和产业,研究提出投入品减量增效的技术方向、生产模式及政策建议。
41.高产高效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方向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农情,在全面分析“十三五”期间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促进建设经济高效、生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现代农业的政策建议。
42.种养一体化循环农业模式研究。分析我国种养一体化发展趋势和模式,深入研究当前及未来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结合国内外农业种养一体化的成功经验,提出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种养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专题十二:发展节水农业研究
43.农业用水红线研究。在深入分析不同区域水资源状况和承载力的前提下,研究提出贯彻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农业用水红线及有关政策建议。
44.节水农业重大技术研究。在深入总结全国各地农艺节水措施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水资源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十三五”期间节水农业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重大工程及有关政策建议。
专题十三: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研究
45.农民收入增长趋势与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研究。深入分析“十三五”期间农民持续增收的制约因素,定量预测农民收入各来源的增长趋势,研究实现收入倍增的有效途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46.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重大政策研究。在深入分析当前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粮食生产主体收入增加的有效途径,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47.不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分析及对策研究。分析不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的现状,研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缩小区域农民收入差距的有关政策建议。
专题十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重大问题研究
48.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研究。紧紧围绕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这一主线,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和成功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制约农民土地权益有效实现的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研究提出丰富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能的政策建议。
49.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根据“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结合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发展特点,研究提出与其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运行模式及政策建议。
50.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在深入研究不同类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和供给特性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如何调动不同主体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的有效途径、体制机制及保障措施,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农办计〔2014〕80号.CEB